看出上面這張先天八卦圖錯誤處,如果圖上卦名這張圖,沒有什麼問題,但是兑字下面畫著巽卦,震字下畫艮卦,艮字下畫是震卦,巽字下畫兑卦。這個錯誤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,包括八卦一些掛件、街頭算命招牌,但是作為寫易經教程人犯了這樣錯誤我不能理解。
要想正確畫出八卦圖(包括先天後天),我們要八卦是如何生成這個問題要弄清楚,雖然《繫辭》傳中有三種關於八卦生成説法,而且各不相同,但學界普遍認為「太極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」説法有權威性,符合易經哲學思想。我們一張圖可以説問題,下圖。
如果伏羲八卦方位圖和文王八卦方位圖展現我們眼前,能夠認識它,揭示它構成奧秘。
八卦圖是圓形。八卦成圓形,象徵着宇宙、社會、人生,週而復始;象徵天地,天圓地方,天造化萬物,所以八卦圖天形象畫。
八卦性質可以分為兩類。一類是陽卦,一類是卦。八卦性質是卦畫組成,是奇數是偶數確定。卦畫奇數組成卦,叫作陽卦。例如乾卦,三畫組成;震卦、坎卦、艮卦三卦五畫組成。這四卦屬於陽卦。卦畫數組成卦,叫作陰卦。例如坤卦,六畫組成;巽卦、離卦、兑卦三卦四畫組成。這四卦屬於卦。這説,八卦中有四個陽卦和四個陰卦。
八卦其結構和卦畫對應關係來説,可以分為正卦、錯卦和綜卦三種複雜關係。所謂正卦,將卦畫位置上、下顛倒,其卦不變,是原卦,這叫正卦。例如,乾卦、坤卦、坎卦、離卦四卦,屬於正卦。所謂錯卦,兩卦應卦畫,它們性質是相對或相反卦,叫作錯卦。例如,乾卦和坤卦,兑卦和艮卦,巽卦和震卦,是錯卦。所謂綜卦,兩卦上、下爻性質是相反,叫作綜卦。例如,巽卦和兑卦;艮卦和震卦,屬於綜卦。另外,錯卦綜卦之間不是分開,它們有時候是交錯一起。例如,巽卦綜卦是兑卦;兑卦錯卦是艮卦。震卦綜卦是艮卦;艮卦錯卦是兑卦。它們之間呈現出一種錯綜複雜關係。
據宋代朱熹《學啓蒙》,“伏羲八卦”文字表述序列是乾一,兑二,離三,震四,巽五,坎六,艮七,坤八。乾一排列到坤八。符號表示八個數,它是一個數“有序”排列。而“文王八卦”沒有這種文字表述序列。
八卦有方位。“伏羲八卦”,上南下北、左東右西,乾、兑、離、震、巽、坎、艮、坤等八種圖形,分佈並南、東南、東、東北、.西、西北、北八個方位上。,“文王八卦”有方位,但它分佈和方位,與“伏羲八卦”是不相同。“文王八卦”八種圖形方位是:乾西北、坤西南、震東、巽東南、坎北、離南、艮東北、兑西。
從“伏羲八卦”圖象標誌佈局來看,它始於乾於震四左下旋,始於巽五止於坤八右下旋,整個佈局分成兩半,形成了一左一右對稱大格局。左右對稱大格局中,八個方位兩面相對,八個方位上八個圖形隨兩兩,南乾北坤,東離西坎,東南兑西北艮,東北震對西南巽,成對組合,形成了四組圖形“方位稱”。
“伏羲八卦”圖象標示佈局中,乾一到坤八排列軌跡不是一個左旋封閉環形,而是中間斷裂後有一個半環倒置兩兩半環形,或者説是一個“S”形。這樣一個排列軌跡,乾一和坤八,兑二和艮七,離三和坎六,震四和巽五,擺在了排列軌跡稱點上。兩兩圖形表示數字相加,其和完全相等,是“九”。
上述幾點,只是對八卦表層分析和認識,它內結構和奧秘,有待於我們去進一步地探索。
看出上面這張先天八卦圖錯誤處,如果圖上卦名這張圖,沒有什麼問題,但是兑字下面畫著巽卦,震字下畫艮卦,艮字下畫是震卦,巽字下畫兑卦。這個錯誤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,包括八卦一些掛件、街頭算命招牌,但是作為寫易經教程人犯了這樣錯誤我不能理解。
要想正確畫出八卦圖(包括先天後天),我們要八卦是如何生成這個問題要弄清楚,雖然《繫辭》傳中有三種關於八卦生成説法,而且各不相同,但學界普遍認為“太極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”説法有權威性,符合易經哲學思想。我們一張圖可以説問題,下圖。
↑ 源自於《經》八卦圓圖可以説是華人生活中普及宗教圖騰。宗教場合裡,包括人掛在家門楣上八卦鏡,廟門上安八卦,道士服飾…是「先天八卦方位圖」叫「先天八卦圓圖」。這個圖傳説是伏羲所畫,所以稱伏羲八卦。但這個圖出現時間,卻不是傳説中那麼古老,而是宋朝後開始出現芻形,明朝後繼續發展而定型。
伏羲發明八卦,文王卦?
傳説,伏羲氏畫了先天八卦圖,然後周文王畫了後天八卦圖。
但事實是,有後天八卦圖,這個圖可溯源於戰國時代,並隋唐銅鏡上開始使用後天八卦圓圖紋飾。宋朝之前,這是唯一八卦方位圖。
現在民間常用,學界洗腦大眾先天八卦圖,完全是宋人文創結果。不但出現時間當晚,和伏羲氏無關。因為伏羲氏神話做包裝,而喧賓奪主。
八卦圓圖和陰陽太極圖結合於宋明之際,定形於明朝。明朝中葉後流行,這是現代可見八卦圖。
傳説,伏羲因為河圖、洛書啟發而發明瞭陰陽先天八卦。所以很多伏羲肖像圖,或神明造像,會原始人形象代表伏羲氏,伏羲會手持包含陰陽太極圖 先天八卦圖。民間有伏羲廟,拜是「伏羲大帝」,稱「八卦祖師」。
(不知原創作者是誰,若有侵權或者知道原創者,迎來信告知)
伏羲發明八卦傳説,記載《繫辭傳》:
古者包犧氏王天下,仰則觀象於天,俯觀法於地,觀鳥獸文,地宜,取諸身,遠取諸物,於是始作八卦,通神明之德,類萬物情。作結繩而罔罟,佃漁,蓋取諸離。
包犧氏沒,神農氏作。斲木耜,揉木耒,耒耨利,教天下,蓋取諸益。日中市,致天下民,聚天下貨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,蓋取諸噬嗑。
神農氏沒,黃帝堯舜氏作,變,使民,神而化之,使。
包犧氏即伏羲氏,「伏」有時作「虙」、「庖」、或「宓」。「羲」有時作「犧」或「戲」。姓風,即太昊。傳説中「三皇」始,可以説是中華文明傳説中第一位聖王。
伏羲氏死後,神農氏掘起,教導人民如何砍削木頭作成耕田耒耜,這個發明是來自益卦卦象。日中時候聚集眾人市集,讓人民藉以交易,各得其所需,這個是來於噬嗑卦。這時有了農業之外,因為生產而有多餘物資,還有生產分工,進而產生了商業交易行為。
神農氏死後,黃帝堯舜掘起,利用這些卦象來變通發明,讓人民因此,神而化之,讓百姓各得其所。
易緯《乾鑿度》中有類記載,但是,《乾鑿度》説「文王性情宜,節文」,這講文王為六十四卦寫卦爻辭作《周易》一事。
有一派看法認為,於談到伏羲氏説離卦,所以推定伏羲畫只是八卦,沒有六十四卦。到了神農氏,開始八卦重疊在一起,因此開始有了益卦和噬嗑卦。但學家認為,伏羲氏時候有了六十四卦,那個離卦是卦。例如孔穎達引《乾鑿度》「垂皇策者犧」指出,伏羲氏時候有揲蓍成卦法,既然有此成卦法那麼當時應該有六爻了,而不是只有三爻。不過孔穎達此説有問題,例如,當代學者於一些少數民族卜筮行為研究中,有直接取三數來占筮,三個數即三個爻,這像是上古取三畫卦。
司馬遷認為,伏羲畫八卦,畫六十四卦。《史記.周本紀》這麼説:「西伯蓋即位五十年。其囚羑里,蓋益易八卦為六十四卦。」司馬遷父親司馬談受易自楊何,所以易學上門師承,他《史記》自序裡這麼説:「餘聞先人曰:伏羲,作易八卦。堯舜盛,尚書載,禮樂作焉。」西伯即周文王,於羑里時,將伏羲發明八卦演變成六十四卦,這是「文王演」説法。
《繫辭》説:「河出圖,洛出書,聖人。」《禮緯含文嘉》河圖洛書八卦關聯起來:「伏犧德合上下,天應鳥獸文章,地應河圖洛書。伏犧則而象,乃作八卦。」因此,東漢末後很多學家認為,伏羲氏當初是利用河圖洛書而發明出八卦。
於古代諸如此類傳説,後世解讀,有定論,傳説傳説,它不是事實。但這個陰陽、八卦,到六十四卦,到形成《周易》這本書過程,大致上學家支持者,孔穎達的説法代表:
伏犧制卦,文王繫辭,孔子作十翼,易歷三聖只謂此。
延伸閱讀…
無論那一種説法,伏羲發明八卦算是學家通識。只不過,主流説法裡,伏羲其實不只發明瞭八卦,而是一開始發明瞭六十四卦。到了文王給予卦卦爻辭,到孔子有系統地註解而寫了十翼。不過這説法裡,關於文王寫卦爻辭,另有一説認,文王了卦名,或者寫了卦辭,到周公才加入了爻辭。
這些傳説裡面,文王八卦成六十四卦説法得到考古研究否定。卦是數字符號構成,而不是現今陰陽符號,這種畫卦學者稱「數字卦」。目前考古發現中數字卦何時代,不是確切,因為有些器物上發現是符號是紋飾,有時判斷而產生解讀。但保守説法,於文王殷商時期有六爻卦。因此顯然文王之前有卦。例如,1980年殷墟苗圃北地出土一件青灰色砂質磨石,其中三面共有六組數字卦,每組卦卦象是六個數字組成,而不是三個。其時代殷商祖甲時期,可能是目前為止年代數字卦(請參考安陽博物館館周偉《殷墟所見卦文物》一文)。
不過,司馬遷文王演易的説法了「蓋」字,代表他自己認,只是有此一説,聊備參考。後人這帶有疑問語句變為肯定句而有了這個誤會。
這些傳説傳達出一種訊息:易卦發明不但人類文明發展,古代聖王偉業,卦發明息息相關。
無論如何,傳説勾勒出易卦有人類文明發展軌跡。伏羲、神農象徵可能是上古某個時期,或某個部落。伏羲為民智初開時漁獵時代,這個時代,開始有了易卦符號,這種數字構成符號可能當時一種文字,或者是「準文字」符號。藉由易卦符號,可以記事,可以製器。張政烺發現數字卦之前,唐蘭這些數字構成符號解讀一種以數字為字母古文字。
想像一下,遠古文字發明之前靠著結繩來紀事,結繩紀事方法可能利用打多少結、結大小來代表事情。後來,可能發現能夠木炭、彩石書畫替代結繩,於是發明瞭數字符號,這種方法來紀結繩要得多,連帶增強了人類抽象思考能力,這是人類發明。所以易卦前身,説唐蘭原本推斷,是一種古老文字系統,那是一種數字符號作為字母文字。數字組合構成了意義。
另外張政烺之前,郭沫若數字卦解讀部落族徽,換句話説,可能上古時期這具有圖騰意義。事實上易卦當代原本有宗教圖騰功用,説上古人類文明初萌時候了,拿卦圖騰應該是有可能。深入研究《周易》可看到這樣遺痕。《周易》彷彿是乾卦周,坤卦為商。另外《左傳》莊公二十二年陳厲公筮問陳敬仲卦例裡,周史解卦當中艮卦齊國,因為姜姓四嶽後,其祖先是掌管大山者。
雖然考古發現數字卦沒到伏羲所代表古時代,保守而言殷商,於文王時期。但是易卦源起確可能,只是等著多考古發現來印證,因此伏羲發明卦傳説應該其來有。若只是伏羲視為某個時代而不是一個個人,或者只是象徵人類文明開端,那麼此説可信。
至於易卦是否一開始有三畫卦,俗稱八卦,然後才有六畫卦?目前考古發現支持,有一派學者認為,是有六畫卦,再有三畫卦。八卦是理解六十四卦而產生簡化卦象方法。個人竊疑,文王演傳説,會會是他六畫卦拆解兩個三畫卦,讓六畫卦成為兩個八卦重卦成為一種標準卦象推理定例,演變到後來反過來,變成文王重卦傳説。
目前為止考古發現上古數字卦六畫卦多,其次則零星地有三畫卦和四畫卦。但並無法支持有八卦,然後發展出六十四卦這個看法。這有可能是目前考古發現不夠多。但以實證精神這問題話,目前並沒有遠古時代先出現很多三畫卦,然後過一時期開始出現六十四卦這種情況。所以要説有八卦再有六十四卦,依現有證據有足夠的説服力。
總而言,伏羲畫八卦,若只是它當作上古人類發卦,開始使用抽象符號漁獵時代,這是沒有問題。但若做有其人,有其事,古時代有個名叫伏羲野人一日之間發明瞭八卦符號,突然開啟了人類文明,這是可能。然而當注意是,八卦,是數字組成,而不是陰陽符號。
人説八卦圖,多數指「伏羲八卦方位圖」,稱「先天八卦方位圖」,這是宋朝後才有,與伏羲氏完全無關。中間陰陽太極圖 還是明朝後加進去。
漢代傳説,説伏羲發明瞭八卦符號,但談到伏羲畫八卦圖:一套哲學思想有秩序地八個符號組合成一個圓形方位圖。而且如前所述,考古發現證據來説,無法證實有八卦還是六十四卦。
延伸閱讀…
事實上,伏羲畫八卦圖這樣傳説信仰是宋代邵雍開始,先天八卦圖是這個時候開始流行開來。這個神話因為結合了傳統伏羲發明八卦傳説,因此而深入人心,不但讓古代學家深信不疑,當代有很多學家和經學學者,如此深信。
目前為止,世界上八卦方位圖是《筮法》中卦位圖。
這個卦位圖可視後來所謂「後天八卦圖」原型。這個圖形成於戰國中後期,是經八卦開始陰陽五行思想結合之下產物,並不是邵雍説是周文王所畫。後來這個圖演變成《説卦傳》記載「帝出乎震」那一節八卦方位圖,這是宋朝之前唯一八卦方位圖。八卦圖卦象還是數字符來畫卦,和現代陰陽符。其次,這是「方圖」來呈現,不是圓圖,有點像是九宮格的佈局。而中間是身體類象來呈現八卦卦象卦身圖。於處於五行與八卦早期融合時期,所以於五行生剋安排還不是很之外,八卦五行搭配和現代。例如,勞(坎)火,羅(離)水,和後來坎水,離為火相反。
結合了陰陽五行後後天八卦方位圖命理上有實用價值,因此後來一些卦有關命理、風水中,會用到後天八卦圖。例如,風水上二十四山。另外羅盤上,後天八卦安排從震艮坎到乾左下半四卦屬於陽卦,巽離坤到兑右上半屬於卦,這是否是風水應用而刻意做調整,讓人尋味。因為若以簡卦位圖來安排,那麼陽卦陰卦,並無法這麼,可以一分二,一面陽一面陰。
《宣和博古圖錄》所載〈隋十六符鐵鑑〉是目前為止可考八卦圓圖(如下圖),畫後天八卦圖。值得玩味是,該圖八卦外標示著每一卦陰陽,是坎陽元(陽一),離為陰元(一)。然後坎卦順時針走,艮、震、巽陽二、陽三,陽四。離卦順時針走,坤、兑、乾陰二、陰三、陰四。
另外,曆算家有命理家會使用「式盤」。「式盤」稱「栻」,見式盤有三種:遁甲、太乙,有六壬。漢代流行六壬式盤為例,這種式盤分地盤和天盤。地盤下為方,天盤上圓,而且可以轉動。今傳六壬式盤地盤四隅方位上有所謂天門、地門、人門、鬼門。有時四門稱天門、地户,人門,鬼路。四門應到後天八卦乾、巽、坤、艮四維。乾天門,巽地門,坤為人門,艮鬼門。這是《易緯乾坤鑿度》説:「乾天門」,「坤為人門」,「巽風門,地户」,「艮鬼冥門…艮靜如,其路,故曰鬼門」。
然而,這些早期應用裡八卦獨立出成一個方位圖或圓圖。嚴敦傑〈式盤綜述〉一文,漢汝陰侯墓出土六壬式盤上雖有此四門,但見到有八卦卦象或卦名,甘肅省博物館藏東漢初年六壬式盤不見八卦。上海博物館藏有一六朝式盤,四門上畫有乾、坤、艮、巽卦象及卦名。這算是之外有後天八卦圖出現實物,但這當中並沒有四正卦,而只有作為地盤四門四隅卦,所以嚴格來説並不是八卦方位圖。
後天八卦方位圖可能民間應用流行後擴展到經學而進入易學殿堂,因為到唐代,知名傳世易學書籍裡,沒見過什麼八卦方位圖。但這時八卦方位圓圖流行到日常生活當中,前述〈隋十六符鐵鑑〉後,唐朝開始有許多銅鏡上會後天八卦方位圓圖做紋飾,卦象多數是由外內看,數是內看。
下圖,圖左唐鏡出自《宣和博古圖》,紋飾後天八卦方位圖。右圖圓鏡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唐鏡,離卦左下,坎卦右上,右旋135度即後天八卦方位圖。
宋朝邵雍後,原有後天八卦方位圖之外提出另一種八卦排列法,所謂先天八卦方位圖,或稱伏羲八卦圖,並扮隨著提出伏羲畫此八卦圖神話。事實上,所謂「先天八卦」、「後天八卦」名稱是這時候才有。在此之前,唯一八卦圖後來所謂後天八卦圖。
宋明時期所見一些銅鏡紋飾,還是後天八卦圖主,而且八卦畫法主要是由外內看形式,和現今內看方向是相反。但不知何時開始,民俗有民間器用一些八卦圖,開始變成先天八卦圖主,卦象畫法變成內看為主流。
八卦圖發展流傳上,朱熹可以説是個關鍵人物。
將一些易圖傳播開來易學書籍中,知名當數朱震《漢上易傳》。這本書後面附有很多易圖,包括河圖和洛書(兩者合稱即「圖書」)。不過該書整理圖有些,例如,收錄「伏羲八卦圖」其伏羲六十四卦圖,而「文王八卦圖」雖然是「八卦」,但是六畫八卦,而不是三畫真八卦。
但《漢上易傳》收錄各種圖可以發現到,當時畫八卦圓圖時,基本上卦象是由外內看,和清華簡卦位圖是。另外,《漢上易傳》中可找到現今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排列八卦圓圖,但卦象是由外內看。例如,下圖「天文圖」,其後天八卦圖來配天文,而且和六壬式盤天盤有些互通之處。「月盈虛圖」,是先天八卦來展現,像是説「納甲」:
↓ 左為「天文圖」,右「月盈虛圖」
到了朱熹,《周易本義》採用這些圖時有了精簡而有秩序編排,卷首收錄了九圖:河圖、洛書、伏羲八卦次序圖、伏羲八卦方位圖、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、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、文王八卦次序圖、文王八卦方位圖,以及卦變圖。
《周易本義》開始,和《漢上易傳》八卦圖畫法有一。朱熹一反主流,其卦象開始變成是內看畫法。
後,看《本義》中〈伏羲八卦方位圖〉有一特色:中間開始放入了太極,但並不是現今流行陰陽兩儀太極圖 ,而是一個象徵太極空白圓圈 ○。事實上,後天八卦圖開始隋唐時代銅鏡上使用時,中間是龜、龍鳳,或者是四神獸諸如此類祥獸題材。
於朱熹地位和影響力,自此後書中放入這些圖已成慣例。到今天,很多《經》相關書籍會仿照這個做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