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廣西是順利,找到兩處風水福地,第一塊是回龍望祖地,喝形飛鳥穴,有三水來朝,另一塊喝形鯉魚躍龍門,獅象水口,旗鼓堂,可以説收獲豐,結束這一次廣西行程,感謝我徒弟和福主熱情,今天發車前往廣東省佛山市,繼續行程。

上一篇 : 胡兑七先生明日出發前往南寧,開始期三天出差

    大地村是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百西村委幾個姓氏自然村中一個,主要居民黎姓。與珠三角其他村莊,進入小村前村前水塘。嶺南村莊講究風水,大地村地應了依山傍水這個條件,村子後面有座小山包,村前右荷塘左為魚塘,處有河湧流過,那是過去水上交通陸上交通發達古時期建村條件。

    現在村莊裏有敞鄉村公路通過,水塘和河涌,現代工業發展,無一例外地改變了河涌清清的面貌,河水如暗流湧動,墨汁哭訴着現代人。只有魚塘有些許綠色,有一葉小舟靜卧於此,村莊樓房和廟宇祠堂倒映在塘中。進村此景,悠悠歲月水上傳來,我想,七百多年了,這魚塘融進了多少滄桑。

  大地村先祖是宋鹹淳十年(1274年)從南雄珠璣巷徒遷開村,736年。他們是來自中原金朝遺民,北宋沒了,金朝取而代之,南宋元合謀將金朝滅國。4500萬金朝人元朝屠城後只剩700萬,有300多萬金朝遺民逃向了宋朝南方。於金朝,正史裏是承認,而且金朝北宋遺民承認自己金人。南下移民躲僻元朝殺戮,融入了嶺南這塊土地,並且掩飾了南逃身份,宋人自稱,本地人自居。這什麼珠三角大多數村落族源來自中原,而卻又只説是來珠璣巷,這些族羣來中原保持着唐朝音系南下客家人,他們學會使用粵語,並且使用粵語秦朝遺民融合成。像村裏那些鬍鬚榕樹地,落地生根。

    那種故事七百年前是十分精彩,但現代人沒有七百年前人那麼。像水塘靠牆埋頭休息小哥,多加班賺錢,讓他年身影充滿了。他北方山西到南方謀生,但他並像大地村先民那麼,可以有落地生根。那個屬於七百年前,現在謀生族羣是候鳥,他們南方做苦力,卻不能這個地方有任何歸宿感,只能來來去去過着候鳥式生活。

    所以説,大地村是,雖然開村當年有多少,但是他們擁有了海水退去顯現出來陸地作為他們生生不息土地。而且作為北宋遺民,他們榮耀,南遷族羣改寫了粵語族羣時,操粵語族羣現今幾乎來珠璣巷榮,北宋遺民榮,以此來證明自己漢人血統,而非那個駱越人混血而成先秦遺民。

延伸閱讀…

這幾天在廣西廣東出差,收穫頗豐,點到三處風水寶地,幸哉幸哉

2022年5月5日廣東佛山市三水行之一:河口鎮百年海關洋樓 …

    久居嶺南,大地村嶺南其他村莊,有嶺南特色,鑊耳屋這種建築是嶺南建築中讓人想起過去時光風物,這種有耳朵一樣防火山牆建築,那些硬山式屋頂有氣勢,耳弧圓型彎度徽派馬頭牆要有,而且顯得,我這個弧度所傾倒,在建築上,不管是拱橋弧度還是月門弧度還是山牆弧度,令人有一種美的感受。硬山式建築是因為過去建築級制限制而採取一種折衷手法,嶺南民居利用鑊耳山牆地打破了這種級限制圍城,讓平民百姓在建築上玩出了花樣。

    粵人談及祖屋言鑊耳屋榮,因為那代表着先祖們之前了。先人在建築上造詣後人們逾越,我們這些磚築老屋上發現,古人們居住建築要求是今天這個功利時代無法企及,現代人建築修建時候想着拆除命運,所以花在建築上心思沒有古人那麼緻,會有什麼裝飾,什麼磚雕什麼灰塑什麼木雕可能想到了,而且會有諸如吞火鰲魚、鎮屋門神、旺材灶神、屋頂雕飾小景一類閒情逸緻了。

    大地村祠堂黎氏宗祠前,有兩個高高的鐵柱,有類釣魚杆一類輪座,説是過年過節舞醒獅舞獅隊掛包旗杆。十幾米杆上掛紅包,舞獅者要搭人梯上去才能拿到,這考驗舞獅隊手腳功夫。 

延伸閱讀…

漫步廣東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百西村-

三水-嗶哩嗶哩_Bilibili

    嶺南舞“醒獅”活動起源於明朝末年,表現武術館尚武精神。清朝中葉,流行於兩廣地區,並傳至南洋、北美和華僑華人聚居地方。漢人是一個太族羣,包容性,一次一次地包容了伸入漢羣體核心其他族羣,並他們改良。漢人,因為而且唐宋這樣頂極朝代,漢人變得有些小富而安,於享受,因而整體變得有點欺負,而覺醒並強身並以尚武榮是近代開始事情。因為華族羣內其他尚武遊牧族羣驅趕,強制整合,漢人逼到當年他們驅趕夷人和人境地,要回憶榮耀要回溯到黃帝炎帝或者秦皇武帝了,反彈只能驅趕到海里了。所以近代革命南方暴發,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,孫中山倡導辛亥革命,南方揭竿而起。 

    舞醒獅可以看作是嶺南漢移民文化中崇尚武學一個要素,舞醒獅北方偏向於雜技玩耍舞獅,外型寫意一些,沒有過多毛飾,一切需要舞獅身形步伐來體現一種力量,北獅嬉戲玩耍憨態,往往有難度採青和跳躍。傳“醒獅”名來源於清初火燒南少林故事。清初反清志士和武林人士聚集於福建泉州南少林,清軍火燒南少林後,部分志士逃到廣東,繼續進行反清活動,“醒獅”暗示國人警醒意,“採青”是“踩”諧音,含有反清寓意。如今傳承下來舞醒獅多祈福寓意,作為過年過節一項表演而存在。

    祠堂是嶺南移民公共建築形式,是一姓一族祭祀祖先和議事場所,是南下移民忘自己根源一個所在,每有村莊有祠堂,這是嶺南村莊特點之一。“崇宗祀祖”之用外,各房子孫平時有辦理婚、喪、壽、喜事時,利用這些祠堂作為活動之用。另外,族親們有時商議族內事務,利用祠堂作為會聚場。所以每逢節日或者辦紅喜白喜,祠堂聚餐擺宴是村莊特色。現在這種擺圍席傳統保留着,想想我們現在住小區樓裏,彼此關上門開着空調,老死不相往來,而村莊裏鬧鬧,大家和和融融,羨慕。

相關文章